环球关注:上海地铁口述历史|供电段第一任段长邹德裕:我爱上海地铁,再苦再累都全力以赴!

上海地铁口述历史|供电段第一任段长邹德裕:我爱上海地铁,再苦再累都全力以赴!

2023年5月28日,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。从酝酿到筹建、从试验到起步、从一条线到一张网……历经三十年发展,上海已拥有20条线路,线网运营总里程达831公里,领跑全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5月26日起

话匣子连续推出17篇

《上海地铁口述历史》系列微信

通过17位带领上海轨道交通

走过重大历史转折

和发展阶段的“一把手”

权威专家前辈

及各专业领域代表性人物

共同回顾上海地铁

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的

三十年荣光岁月!

邹德裕,上海市地铁运营公司机电段高级工程师、段长。1939年3月生,1965年8月,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。1966年12月至1980年10月,任宝鸡供电段、略阳供电段、勉西供电段技术员、助理工程师;1980年10月至1983年11月,任安康分局总师室工程师;1983年11月至1989年12月,任西安铁路局、郑州铁路局机务处工程师、副科长、高级工程师;1990年1月至1992年9月,任郑州铁路局西安分局供电科科长;1992年9月至1999年3月,任上海市地铁运营公司机电段高级工程师、段长。

回忆供电段成立之初:开头难,靠心齐

“当时上海的第一条地铁要接管运行,联系我参与这项工作。上海属于软土地层含水量多,客观条件并不理想,但我想到这是上海的第一条地铁,我本身在第一条电气化铁道上从事过运营管理,所以决心投身上海地铁,一定把这个全新的工作做好。”

这是一份 1992年

上海地铁供电段成立之初

邹德裕作为第一任段长的工作笔记

邹德裕说:“我当时负责机电和供电工作,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组建机构,要知道,这是一个技术部门,所以召集技术人才是重中之重,从工矿企业、供电公司等各方面召集人员并进行培训。”

人手有了,但谁都没碰过地铁的设备,邹德裕说:“我们就安排人员到施工现场,一边了解工程进展,一边熟悉设备。当时现场环境非常艰苦,吃喝拉撒睡都要自己克服,无论男女,没人有过一句怨言,大家都知道地铁对于上海的意义。”

“面拖蟹”,邹德裕用这道沾满面糊的上海小菜来形容当时接管的设备——设备上全是水泥污垢。邹德裕说:“因为电气设备最怕的就是潮湿和脏污,必须要弄干净,难度很大,尤其环境里还有很多地下水,那么从领导到车间,再到班组,不怕苦、不怕脏、不怕累。”

邹德裕回忆,当时的设备大多数是进口的,也有一部分国产,但国产设备还有欠缺,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要立刻改进,“马上跟公司领导提出来要改,并找到上海的厂家具体改进,不到一年的时间,1号线上全部十千伏的设备都改掉了。这样一来,不仅改造了设备,而且锻炼了人。”

在推进国产化的过程中,邹德裕还意外地寻觅到了检票机部件的国产厂家,“检票机中有一个零部件,当乘客把票送进去后,靠一个轮子带动,也是进口的而且备品很少,很快就用完了,全上海找厂家找不到。后来,正好有一家企业来和我谈供电设备的国产化,我提到了检票机的问题,对方看了样品之后表示可以做,一个礼拜就出货了,质量没有一点问题。”

邹德裕还想尽办法收集整理培训材料,向设计部门和设计单位要图纸,层层传阅学习,这段艰苦的初创岁月也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,“整个初创团队对地铁事业是有热情的。当时交通不比现在,一些同事住在郊区,每天骑着自行车到梅陇基地上班,晚上回家以后还要再学习培训材料,不打马虎眼,觉悟非常高,齐心协力。在这个岗位,就爱这个岗位!”邹德裕说。

注重人才培养,传承供电人精神

在上海轨道交通梅陇基地的西南角,有一幢小白楼,门口的树木葱郁茂盛,斑驳的墙面留存着供电三十年珍贵的历史记忆。

1992年,当时的机电段供电部搬迁至梅陇小白楼,供电段的筹建工作开始了。这里是检一检二车间旧址,更是供电人扬帆启航的地方。

翻开供电的“历史书”,一则沪地运机电段字(1994)第009号映入眼帘。1994年,机电段(供电分公司前身)在靠近地铁轨道旁建了一个接触网检修基地,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接触网进行抢修,同时,也能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,一条450米长的梅陇实训线由此诞生。

邹德裕说:“投入运行以后,如果出现故障,我就亲自到现场去,亲自干,让基层员工们在旁边边看边学,检修完毕后还要跟他们再讲一遍,他们就知道怎么处置了,大会上也要讲,一传十十传百,提高大家的认识,人人都会了。”

1994年,机电段检二车间敢为人先,面对技术垄断、专业壁垒等困难,迎难而上,组织开展青工技术比武,脚踏实地提升专业基础,全面提升地铁供电运营管理技术水平。

邹德裕说:“当时我们也在探索采用什么样的检修模式是最优的。一开始是周期修,即设备到了一定时间后,无论状况好或坏,都修,突出缺点就是周期没到之前发生的一些故障难以避免。后来,我们慢慢转变为了状态修,即根据设备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检修,平时检测结果能够满足运营要求的,就不必修了,这就比之前的效率高多了,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。”

1998年,随着上海地铁线网逐渐扩大,“小白楼”也迎来了变迁。原本专业混合车间,根据专业管理需要,分为了触网车间和变电车间,“小白楼”也有了新名字“变电检修楼”。

电器班扩建成了开关组和电缆组,蓄电池组改为直流组,曾经的仪表组改为现在的电气试验组,供电人的检修能力也逐渐向更专业、更全面的方向发展。

邹德裕非常看重人才队伍的建设,关注基层职工的技能水平,”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,不能光靠我自己。当时我们是一条线,管得过来,奔到故障点也来得及。但现在网络规模如此之大,必须要培养骨干,培养过关的技术人员。”

面对上海地铁现如今庞大的网络规模,邹德裕从长期从事供电专业的经历出发,针对管理和技术方面提出了他的建议与思考:“地铁系统内各个部门必须互相紧密地咬合在一起,某一处要搞创新,就必须考虑到对其他环节有没有影响,往往牵一发会动全身。很多专业有交叉,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,隔行如隔山,一定要多多沟通。”

因为爱,所以永远全力以赴

1992年,刚刚加入地铁工作的邹德裕住在杨浦区,离梅陇基地很远,通勤十分辛苦,他说:“因为我爱人也是这个专业,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叫‘千不怕万不怕,就怕晚上来电话’,电话来了,就意味着出事了,必须马上到现场去。的确是很辛苦,但我读的就是电气化专业,所以我爱这个专业,既然爱,就会全力以赴,上海要发展地铁,什么困难我都不怕。”

最让邹德裕感到欣慰的是,自己亲自培养的一些技术骨干早已成为“老法师”,甚至领衔开设技师工作室,将老一辈地铁人的宝贵经验和奉献精神代代相传。

这是一张拍摄于1998年上海地铁接触网检修作业的照片。接触网系统作为供电设备中的唯一无备用设备,其运行状态极易受到环境影响,这对触网检修作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
这张照片则拍摄于2003年,在梅陇实训线,几乎每个季度都会开展员工培训、技术比武等工作,这里也见证了供电“铁军”的成长。

2018年,结合精益化现场建设,梅陇实训线开始了全面改造升级,建成了覆盖柔性、刚性、三轨的接触网实训设备,为员工日常训练、应急抢险演练、作业流程模拟等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三十年风雨,三十年征程,邹德裕为守护上海地铁供电网络贡献了全部青春,他寄语上海地铁供电人,用新时代供电“铁军”精神,保障上海地铁超大规模供电系统网络安全运行,为成为“智能、高效、专业”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一流运维企业而努力奋斗!

“我感觉到过去吃的那些苦,办成了事,有成效。只要想到这一点,虽然我已经退休了,也依然感觉到很高兴很开心。现在规模越来越大,事情越来越多,我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,继续并肩作战,有什么事随时联系!”邹德裕说。

明天(6月3日)

《上海地铁口述历史》的讲述人是

原上海现代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

副总经理陈漪涟

-本文完-

版权声明: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

环球关注:上海地铁口述历史|供电段第一任段长邹德裕:我爱上海地铁,再苦再累都全力以赴!

上海地铁口述历史|供电段第一任段长邹德裕:我爱上海地铁,再苦再累都全力以赴!2023年5月28日,上海地铁

来源:话匣子2023-06-02

天天滚动:【忠阳车评】汽车产销数据发布莫任性

【忠阳车评】汽车产销数据发布莫任性---最近,一知名汽车创始人发布微博,抱怨“由于被同行举报,五月之后

来源:经济日报2023-06-02

车胎被钉子扎了但没有漏气怎么办(车胎被钉子扎了没气了还能开吗)_焦点快看

如果是轮胎正面扎了钉子没漏气的话,这种情况不用处理,因为扎漏了补胎,也就是在里面贴一层橡胶。如果是侧

来源:互联网2023-06-02

六道好吃又接地气的家常小菜,口水直流! 天天滚动

1家常茄子原料:茄子2个、猪肉200克调料:植物油300毫升、豆豉辣酱30克、蒜20克、生抽15克、盐2克、玉米淀

来源:厨娘联萌2023-06-02

今日青峰在越南_青峰剃刀 焦点热讯

1、青峰剃刀是剃须刀外形和性能的改装版,勉强算是升级版。2、剃刀曾经是b车之王。3、虽然我现在挤不进前三

来源:互联网2023-06-02

世界热议:父母婚礼贺词范文大全_父母婚礼贺词

今天欢歌笑语,喜气洋洋。在此良辰美景,让我们举起酒杯,向新人们表示真诚的祝福。 祝福你们,新郎新娘,

来源:互联网2023-06-02

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滨海新区法院与相关部门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

在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,为认真落实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推动构建“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

来源:北方网2023-06-02

金属胶粘剂_金属胶

1、展开1全部肯定是有的,爱乐特金属胶,总算找到了可以替代焊接的ab胶。2、这样就可以减少了电焊的时间,

来源:互联网2023-06-02